引言:研学经济逆袭,荒地变“金山”
在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,一片曾因“油菜花经济”昙花一现而发愁的土地,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研学营地。这里每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,农户分红超180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50%。梅田湖的故事并非孤例,研学营地正以“教育+旅游”的双重标签,成为资本追逐的黄金赛道。
一、研学市场井喷:千亿蓝海下的财富密码
近年,研学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,且持续扩张。政策红利是核心推手:自2016年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后,研学需求激增。以河南为例,全省建成487个研学基地、3970节课程,打造出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世界”的文旅IP。
更诱人的是利润空间。研学产品价格是普通旅游团的2-3倍,毛利率可达25%-30%。例如,网红讲师张雪峰推出的“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”,6天5晚售价9999元,仍被家长抢完。
二、火爆营地的三大核心法则
1.课程设计:从“农家乐”到“灵魂产品”
梅田湖村以四季农耕为课题,将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融入研学课程,学生沉浸式体验打禾、插秧等农事活动,营收单月破百万。反观郑州某营地因课程同质化陷入困境,后转型“黄河水族”主题,聘请导师,重获客流。
2.资源整合:农户、资本与政府的共赢
梅田湖村整合51户农家闲置房改造成营房,统一管理,农户分红超50万元,带动周边二次消费百万。这种“农户+企业+政府”模式,既盘活乡村资源,又降低运营成本。
3.搭建团队:研学导师成“核心竞争力”
研学指导师需兼具教师与导游职能,设计课程、组织活动并复盘总结。河南某旅行社的2天1晚少林寺研学营,人力成本占比高达45%。新调整方向已将研学旅行指导师列为新职业,持证人才成行业稀缺资源。
三、挑战与破局:避开“收割陷阱”
尽管市场火热,乱象丛生:高价低质、游而不学、师资不足等问题频现。例如,某研学团因组织混乱,学生被迫在故宫外排队2小时却未能入园。
破局关键:
-差异化定位:如腾龙学海与博物馆合作推出互动式科技研学,蒲公英研学深耕地域文化,均以特色课程突围。
-轻资产运营:自建营地成本高,可联合景区、高校等资源分摊风险。例如,某农庄转型研学基地后,整合周边农庄资源实现扭亏为盈。
-科技赋能:引入VR、AR技术模拟太空任务或历史场景,提升体验感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爆火”到“长红”
研学经济的本质是教育价值的变现。投资者需摒弃“赚快钱”思维,回归课程研发与服务质量。政策层面,多地已设立奖补资金扶持研学项目,如河南对大型营地建设投入超亿元。
正如梅田湖村书记所言:“一季经济变四季经济,研学让乡村真正活起来。”这片曾经的荒地,正以教育之名,书写乡村振兴与财富增长的双重发展。
结语:研学不止于“营地”,更是一场教育迭代
从千元农家体验到万元高端营,研学经济的故事远未结束。它不仅是家长为“鸡娃”买单的产物,更是教育回归实践、乡村焕发新光彩的时代缩影。下一个“黄金营地”,或许正藏在某个未被发掘的乡村角落,等待有心人点亮。
24小时客服电话:400-640-7776 手机15639090097 传真:0371-86520280版权所有 豫ICP备07500855号-2营业执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