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15639090097

最新案例 CASE

体能训练场

更多案例

¬首页>新闻中心>公司新闻公司新闻

校园攀岩设施选址核心要素与建设标准白皮书

发布时间:2025-09-18 来源:拓展者

    一、编制目的

    为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基建部门及体育教研组提供系统、可落地的决策参考,明确“学校攀岩墙”在室内与室外两种场景下的技术差异、运营要点与风险要点,确保项目合规、安全、可持续。

    二、术语说明

    学校攀岩墙:指设置于校园范围内,专供师生开展攀岩课程、社团训练及课外活动的直立或悬挑人工结构,含支撑系统、攀爬面板、保护系统与配套设施。

    三、室内学校攀岩墙技术特性

    结构形式:通常依附体育馆、风雨操场或综合训练楼,采用钢框架+木质或树脂面板,可配置可拆卸抱石垫。

    环境控制:不受风雨、紫外线及温差影响,全年恒温恒湿,利于课程排期。

    安全冗余:顶部保护点与低位抱石区可共用锚点,坠落高度≤3m时可单用海绵垫;>3m时须设置自动保护器或顶绳保护。

    运营要点:

    需预留≥2m落地区域,并设置警示带;

    照明应达到300lx以上,避免眩光;

    通风系统需每小时换气≥4次,防止粉尘积聚。

    主要局限:建筑层高≥6m方可设置顶绳路线,对既有教学楼改造存在空间瓶颈;同时,馆内声学反射强,需额外吸声处理。

    四、室外学校攀岩墙技术特性

    结构形式:独立塔式或依附运动场看台,采用热浸锌钢结构+抗紫外玻璃钢面板,基础需满足抗倾覆系数≥1.5。

    环境融合:可与田径场、球类场地共用集散广场,形成校园体育景观节点。

    安全冗余:须设置1.8m高防风护栏,雷雨天气立即断电并封闭路线;保护系统需选用不锈钢锚片,双点备份。

    运营要点:

    路线朝向北或东北,可减缓阳光直射导致的面板老化;

    地面铺设≥30cm厚碎木纤维或悬浮地垫,冲击吸收≥55%;

    冬季结冰区域须铺设防爬网,防止学生私自攀爬。

    主要局限:受季节与天气窗口限制,课程取消率高于室内;面板与金属件需每两年进行防腐体检,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略高。

    五、综合比对与决策指引

    教学稳定性:室内学校攀岩墙可确保课时量,利于纳入学期固定教学计划;室外学校攀岩墙在气候宜人地区可提供开放式体验,但需设置弹性课表。

    安全可控度:室内环境简单,变量少,适合初学者密集授课;室外环境复杂,需额外制定风速、降雨、雷暴三级预警机制。

    空间利用效率:室内方案对层高等土建条件要求苛刻,但可与篮排球场垂直叠加,提高土地复合利用率;室外方案需独立用地,却可结合看台、主席台一体设计,形成校园地标。

    建设及维护成本:室内土建改造成本前置,后期维护集中于面板与保护器;室外基础及防腐成本前置,但可节省恒温恒湿能耗。

    教育展示功能:室外学校攀岩墙视觉冲击强,可成为招生宣传亮点;室内学校攀岩墙便于举办校际交流赛,观赛动线短,管理便捷。

    六、推荐策略

    A.新建校或整体改造校:若体育馆层高≥7m,优先建设室内学校攀岩墙,确保课程刚性;同时预留屋面或室外广场接口,未来视招生规模再增建室外塔式路线,实现“一室一塔”互补。

    B.既有校且土地紧张:采用室内学校攀岩墙方案,通过可折叠抱石墙、移动保护梁等技术,提升空间复用率。

    C.土地充裕且气候温和:可先行建设室外学校攀岩墙,配套拆卸遮阳棚,满足基础教学;后续在室内体育馆加设小型抱石区,实现雨天备用。

    七、结语

    学校攀岩墙的选址并无绝对优劣,关键在于与校园总体规划、课程目标及维护能力匹配。本白皮书建议决策单位以“安全可控、教学优先、空间复合、运维可持续”四项原则为核心,结合本校场地条件与育人理念,科学选择室内、室外或组合方案,确保学校攀岩墙在提升学生体能、培养攀登精神及丰富校园文化中发挥长效价值。

995bc2aed29f37e19ae763c0390a95a.jpg

24小时客服电话:400-640-7776 手机15639090097 传真:0371-86520280版权所有  豫ICP备07500855号-2营业执照